
长平之战与邯郸保卫战后,赵国的主力军几乎丧失殆尽。根据当时赵国人口的统计,几乎所有青壮年在这两场战役中都死伤严重,剩余的青壮年大多被迫加入了军队。面对秦国的步步逼近,赵国的局势愈发岌岌可危,赵国的君臣每日都过得如履薄冰。尽管他们不断收到噩耗,但一波又一波的灾难仍然让他们体会到一次次“透心凉”的感受。
公元前二百五十二年,邯郸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年,秦昭襄王趁着周赧王病故、东周公与西周公争权,新王尚未即位之机,派大将率军攻入洛邑,抢夺了周王室的九鼎。这一举动标志着周王朝的彻底灭亡。接着,秦国发动了对韩国和魏国的进攻,连下数城。韩国的韩桓惠王亲自前往咸阳朝见秦昭襄王,魏国的魏安釐王也向秦国称臣。曾经依靠紧密联盟的三晋,最终彻底分裂。在秦国的东部,唯一抵抗的国家仅剩赵国与楚国,而这两国在秦国的压力下,生存状况愈发艰难。
到了公元前二百五十三年,楚考烈王为躲避秦国的兵锋,将都城迁至巨阳,之后楚国的军心涣散,再也没有了坚定的抗秦决心。赵国君臣在听到这一消息后,心中愈加寒凉。但事情并没有就此平息,燕王喜在派人探查赵国虚实后,决定进攻赵国。公元前二百四十八年,燕国派相国粟腹率军进攻赵国,赵国君臣一度陷入绝望。赵孝成王命廉颇出战,结果燕军不堪一击,廉颇一举打败燕军,赵国甚至包围了燕国的国都,报了当时之仇。 然而,就在赵国庆幸打赢这一仗时,赵国西部的边防空虚,给了秦国进攻的机会。秦军乘虚而入,等到廉颇赶回抵挡,虽然成功击退秦军,但赵国却因战争损失惨重,失去了三十七座城池。而赵国获得的却只是燕国五座城市。赵孝成王万万没有想到,在自己的执政下,国家会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。 对于赵国来说,这一年无疑是最黑暗的时刻。赵国不仅失去了三十七座城池,平原君赵胜也因病去世,赵孝成王的健康状况也迅速恶化。与此同时,咸阳的秦庄襄王也因病倒下,太子政继位。赵国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局面,灭亡的危机愈加明显。
随着秦国国运的日益昌盛,赵国日渐衰弱。公元前二百四十七年,秦王政即位的第二年,秦国大将蒙骜率军攻下赵国的故都晋阳。这座被赵国民众视为“柱国”的城市曾屡次坚守,但这一次它的失守彻底击垮了赵国人民的抵抗意志。赵孝成王在得知晋阳失守后,悲愤至极,病重的他吐血昏迷。当赵孝成王勉强苏醒过来时,急忙召回李牧,并将相国之印交给他,准备为赵国的未来做最后的安排。 然而,赵孝成王在这一年也去世了,赵孝成王的儿子赵悼襄王即位。赵悼襄王继位后,不仅沉迷于权力的享受,而且还重用奸臣郭开。郭开虽然能力有限,但擅长陷害忠良。廉颇以刚正不阿著称,他一直抵制郭开的权力扩张,最终,郭开在赵悼襄王面前谗言陷害廉颇,导致廉颇失去了兵权。廉颇最终反叛并攻打赵悼襄王派去接管军队的乐乘,乐乘最终出逃,而廉颇则逃亡至魏国。 随着廉颇的离开,赵国的力量大为削弱,唯有李牧仍在苦苦支撑国家的防线。但赵悼襄王却未曾意识到国家的危机,甚至在赵悼襄王“与秦国结盟”后,听信了秦国的虚伪承诺。李牧屡次劝谏,赵悼襄王却将其打发到边疆。 最终,公元前二百三十八年,秦王政大刀阔斧地亲政,赵悼襄王不顾赵国的实际情况,继续盲目与秦国交好。第二年,秦军大举进攻赵国,迅速夺取了邺城及多个重要重镇。赵悼襄王愤怒至极,对秦国背信弃义的行为进行痛骂,但他自己也因此病倒,最终去世。赵悼襄王去世后,赵国进入了末代君王赵幽缪王的时期,尽管李牧多次为赵国抵御秦军的进攻,但国家已经风雨飘摇,终究难以逃脱灭亡的命运。
李牧因反对赵悼襄王而遭到陷害并冤死,而赵幽缪王在其即位后不久便被秦军俘虏,赵国宣告灭亡,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。
发布于:天津市
盛达优配-股票配资-股民配资平台-免息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