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下午,我正在上班,接到孩子从学校打来的电话。他说自己头晕、恶心,脚也发软。我心里一紧,赶紧请了假就往学校赶。
接到孩子,看他脸色发白,我心里更慌了。一路小跑着带他去医院,赶在下班前做完检查。拿到验血结果,医生说是换季引起的身体不适,好好休息就行,我这才松了口气。
医生是位和蔼的大姐,她看着单子安慰孩子说:“小伙子,没事的,好好休息一晚,明天就有精神了。”
孩子听了,明显放松下来,小声说:“还好,明天还有两场考试呢。”
医生大姐转头看着他,语气温和但坚定地说:“孩子,在健康面前,其他都是次要的。先把身体养好,这个最重要。”
临近下班,诊室里没什么人,我们就多聊了几句。医生说,现在的孩子读书太辛苦,比大人上班还累。“真没必要这么卷,”她摇摇头,又补充了一句让我深思的话:
“要我说啊,除了北大清华,其他都一样!”
回家的路上,我反复想着这句话。窗外车来车往,我的心却因为这句话变得格外平静。
展开剩余75%01
为什么医生的话特别有分量?
有人说,医生养孩子比较淡定,老师养孩子容易焦虑。这话不无道理,因为他们看到的确实不一样。
老师天天在教室里,面对着成绩单和排名表。谁进步了,谁退步了,谁可能考上好学校,这些都是老师要关注的。在这样的环境里,自然会更加看重成绩和名次。
医生在诊室里,见到的是一个个生病的孩子。有的头晕,有的胃痛,有的失眠,有的情绪低落。不管这些孩子来自什么学校,成绩如何,在疾病面前,他们都一样脆弱。医生看到的是孩子们被透支的健康,是压力之下不堪重负的身体。
老师的视线往上看,关注的是谁爬得更高;医生的视线往下看,担心的是谁的健康底子撑不住了。
所以,当医生看到生病还惦记考试的孩子,说出“除了北大清华,其他都一样”时,这是她最真实的感受。
她是在提醒我们:健康是那个“1”,没有这个“1”,后面再多的“0”都没有意义。
02
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?
当然,这话不是字面意思。就像医生后来补充的:“身体好的时候,该努力还是要努力。”
“除了北大清华,其他都一样”,不是说所有大学都没差别,而是告诉我们大多数普通家庭,在这两所学校之外,孩子们还有很多很好的选择。
打个比方,上大学就像去吃饭。
北大清华就像是特别难订到位子的顶级餐厅,能进去的确实很少,需要天赋和努力都很出众。
但大多数孩子要去的是其他各种各样的餐厅。有的像“985”、“211”这样有名气的大饭店,有的像普通一本院校这样的特色餐馆,还有的二本、三本或者不错的职业学校,就像是家门口实惠又可口的小馆。
大饭店和小馆子的菜确实不一样,但对一个饿了的孩子来说,最重要的是能吃饱吃好,长得壮实,以后有力气去打拼。
但是现在的我们,太焦虑了,总觉得孩子考不上那两所顶尖学校,人生就完了。可是看看身边,有多少过得不错的人是从那两所学校出来的?更多的人是从各种各样的“餐厅”走出来,靠自己的努力把日子过得很好。
高等教育就像一座山,除了山顶那一小片,从山腰往下的地方都很宽广。学校之间的差距,真的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。
孩子将来发展得好不好,关键看他大学期间练就了什么样的能力,养成了什么样的心态,而不是他脚下的台阶比别人高多少。
03
我们最该守住的是什么?
在希望孩子成才之前,我们首先要守住一条底线——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我们总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不停地给他们报辅导班、刷题,占用了他们所有的休息时间。以为这是在帮他们,其实很多时候,我们是在损害他们最宝贵的健康。
一个经常生病的身体,一个提到考试就紧张的心态,一个被压力压得笑不出来的孩子......就算换来再好的成绩,又有什么意义呢?这就像把房子的地基拆了去装修屋顶,完全是本末倒置。
孩子的活力、好奇心、善良的性格、和人相处的能力,这些看起来和考试无关的东西,才是支撑他走完一生的真正力量。
写在最后:
我把医生的话记在了心里。这不是放任不管,而是清醒的认识。
我们这些普通孩子的家长,真的要学会给自己放松,也给孩子减负。别总是盯着那座独木桥,桥下的天地其实很宽广。
孩子考试多几分少几分,没那么重要;这次得“良”还是“优”,也没那么关键。重要的是,他今天吃饭香不香,睡觉踏实不踏实,脸上有没有笑容。
“除了北大清华,其他都一样。”这不是为孩子不够优秀找借口,而是提醒自己:不要等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真的出了问题才后悔。
愿我们的孩子,都能吃好睡好,能跑能跳,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颗阳光的心。
这些,才是真正能陪伴他们一生的财富。
我是诺妈,家有男娃,探讨男娃的养育心得,记录孩子的学习日常,分享学习干货,一起共成长
发布于:浙江省盛达优配-股票配资-股民配资平台-免息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