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到19世纪:俄罗斯崛起的关键三百年 16世纪到19世纪,是俄罗斯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三百年。为什么这段时期如此关键?让我们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。 从欧洲小国到横跨欧亚的帝国 16世纪初,俄罗斯的领土面积仅有约280万平方公里,主要位于欧洲东部。然而,到了19世纪末,它的疆域已扩张至约2280万平方公里,增长了近十倍。这一惊人的扩张使俄罗斯从一个地区性强国,一跃成为世界级帝国。尽管十月革命后,俄罗斯帝国解体,许多被沙俄统治的地区纷纷独立,但苏联的成立又为俄罗斯的领土扩张提供了新的机会。 斯大林的强硬扩张政策 在苏联时期,斯大林扮演了关键角色。他视沙俄时期的领土为苏联的“历史遗产”,并采取强硬手段试图重新控制这些地区。他的目标不仅是恢复旧有疆域,更是不放过任何可以夺取的土地。然而,有一个地区却成功避开了苏联的吞并——外蒙古。 外蒙古的独立与沙俄的野心 早在辛亥革命时期,沙俄就利用清朝内乱,通过资助外蒙古的反抗势力,提供资金和武器,最终促成其事实上的自治。实际上,在近200年的清朝至民国时期,沙俄已从中国攫取了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扩张势头极为迅猛。外蒙古的独立看似是沙俄的策略之一,其真正目标仍是吞并这片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进一步扩大帝国版图。 尽管蒙古帝国曾统治东斯拉夫人长达两百多年,并在其民族基因中留下深刻影响,但东斯拉夫人始终不愿承认这一点。即便如此,沙俄仍将外蒙古视为扩张目标。然而,由于清朝的衰落和沙俄自身的战略考量,外蒙古并未被直接吞并。 苏联为何最终未能吞并外蒙古? 苏联成立后,斯大林是否成功吞并了外蒙古?答案是否定的。为什么苏联放弃了这一目标?难道它不再热衷于领土扩张?事实并非如此,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: 1. 地理与战略需求
展开剩余49%苏联的其他扩张手段 尽管未能吞并外蒙古,苏联并未放弃扩张。例如: - 1929年,苏联出兵中国东北,占领黑瞎子岛。 - 唐努乌梁海(今图瓦共和国)原属中国,1914年被沙俄控制,1921年宣布“独立”,最终在1944年被苏联正式吞并。 苏联的惯用策略是“先支持独立,再实际控制”,最终将目标地区纳入版图。这一策略在外蒙古未能完全奏效,但在其他地区,如波兰、图瓦等地,苏联的扩张脚步从未停止。 总结 斯大林未能吞并外蒙古,主要受制于地理因素、冷战格局及中苏关系。若没有二战后国际力量的制衡,外蒙古的命运或许早已改变。这段历史充分展现了俄罗斯(及苏联)对领土的执着,以及国际政治格局对其扩张野心的制约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达优配-股票配资-股民配资平台-免息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