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221年,曹丕篡位称帝的消息传来,刘备也急忙自立为帝,国号依然为汉,意图表明自己是汉朝的正统继承者。此时,汉献帝刘协依旧活着,虽然他被曹丕贬为山阳公,软禁在山阳城,但他并未死去。令人感到讽刺的是,刘备不仅在刘协还健在的情况下便自立为帝,还“追谥”汉献帝为“孝愍皇帝”,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。回想当初刘备起兵时,他的口号一直是“匡扶汉室”,而如今,汉朝的合法皇帝还在活着,刘备便急不可待地自封为帝,这种转变不禁令人捧腹。而更为奇怪的是,刘协得知刘备在益州称帝的消息后,不但不感到伤心,反而大笑了三声,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深意?
首先,刘协的笑,或许是因为他终于能够放下肩上的沉重包袱,不再为“兴复汉室”而苦恼了。作为东汉的最后一任皇帝,刘协一生可谓是充满了无奈与屈辱。年幼时,他被董卓扶上皇位,成了傀儡;之后,又落入曹操之手,过着充满侮辱的日子。身为皇帝,他本应承担起恢复汉朝的大任,但实际情况却是他既没有足够的权力,也没有可以依靠的力量。尽管他心里深知“兴复汉室”的目标无法实现,但作为皇帝,他始终不得不装出一副维护汉室正统的模样,活得异常痛苦和疲惫。然而,刘备自立为帝后,刘协终于可以卸下这种责任,因为刘备继位意味着他不再是唯一的“正统”,自己也终于得到了暂时的解脱。此时的他,笑了,为了摆脱责任而笑。
展开剩余61%其次,刘协的笑也透露出他对自身安全的担忧有所缓解。在中国历史上,许多退位的皇帝都未能安享晚年,随着新皇帝的登基,他们的生命安全往往会受到威胁。刚登基的皇帝往往会表现出对前任的尊重,然而随着自己权力的稳固,“前任”往往难逃一死。而曹丕虽然是刘协的大舅子,但这并不能为他的生命提供保障,曹丕若有一天心生不满,随时可能对刘协下手,结束他这位“前任”的生命。然而,刘备的称帝改变了这一局面。刘备的登基吸引了曹丕的注意力,转移了对刘协的威胁。而且,刘协依然有利用价值,若刘协死去,刘备可以以此为借口,继续进行“讨伐汉贼”的正义之战;而若刘协活着,这对刘备来说反而有益,因为他可以展示自己的宽容与仁德,树立“明君”的形象。因此,刘协的笑,意味着他意识到自己暂时得以保命。
最后,刘协的笑也有深层的嘲讽意味。自刘备起兵以来,他一直以“匡扶汉室”为旗帜,扬言要恢复汉朝的权威,铲除“乱臣贼子”,这让他赢得了许多支持者,尤其是那些忠于汉朝的士族阶层。然而,现在的情况却是,刘协仍未死,刘备却迫不及待地自立为帝,这一行为暴露了刘备的真实面目。刘备所谓的“匡扶汉室”,不过是为自己争取权力的幌子,他最终的目标不过是登上皇位,统治天下。刘备的虚伪和野心,瞬间暴露无遗。因此,刘协嘲笑他,笑他是个伪君子,他所谓的“恢复汉朝”的大义,实际上不过是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幌子。
总的来说,刘备在益州称帝后,刘协从内心感到轻松与解脱。他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,而且终于看清了刘备的真实面目。刘协的笑,正是他心中无奈与解脱的真实写照。如今,他不再需要承担“兴复汉室”的重任,可以安心过上山阳公的生活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达优配-股票配资-股民配资平台-免息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